文章来源:网络

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2024年生态环境质量有新改善,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(PM2.5)浓度下降2.7%,优良天数比例上升至87.2%。
空气质量是污染防治攻坚战最直接、最普惠的颜值指标,政府工作报告数字上的“一升一降”换来了人民群众满满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87.2%的背后意味着什么?释放了哪些信息?
“蓝天成绩单”来之不易
空气质量稳中向好,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给出了更详细的证据:2024年全国(PM2.5)浓度降到30微克/立方米以下,同比下降2.7%,已连续5年稳定达标;
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上升1.7个百分点,好于序时进度目标。
生态环境部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指出,2024年全国环境空气改善幅度大、范围广。
过去一年,经过不懈努力,在全力保障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同时,顶住了去年年初一些地区空气质量反弹、“跨年霾”等不利因素的影响,改善局面来之不易。
“蓝天不是等来的,而是拼出来的。”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在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表示。
李天威说道: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可以用两句话来’,工概括,'忙日苦多闲日少,新愁常续旧愁来’工作非常难。”
究竟是哪些努力“拼来了”蓝天?
一、系统推进大气环境质量管理。推动落实《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》,完成《炼焦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》等15项标准规范制修订。
二、持续深化重点领域行业治理减排。
全年完成散煤治理200万户,累计达4100万户;推动完成钢铁行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1.3亿吨,实现全国80%以上产能全流程或重点工程超低排放改造;组织排查挥发性有机物(VOCs)重点企业2.35万家,完成问题整改3万余个;累计淘汰高排放车近5000万辆;对7家车企13个车型的车辆开展排放召回,涉及问题车辆28万辆;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排查整治行动,查处3790家,刑事立案155起,有效打击弄虚作假。
三、全面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和区域联防联控。推动应急减排清单涉气企业全覆盖,2024年共纳入企业76万家,比2022年增加近1倍;协同“线上+线下”战场,开展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,共派出607个工作组4769人次,发现推动并解决各类突出问题8.8万余个。
四、大力推进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。首次实施氢氟碳化物配额管理,明确我国氢氟碳化物生产和使用基线分别是18.53亿吨和9.0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制定《中国履行〈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)国家方案(2025-2030年)》,修订《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管理办法》。
高质量实现“十四五”收官
如今,蓝天在不少地方已不再是新鲜事。但蓝天保卫战的决心不移、方向不变、力度不减。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的收官之年,也是系统谋划“十五五”的关键之年,如何高质量实现“十四五”收官?
一、突出环境空气质量管理。探索“季会商、月调度、对口帮扶、综合施策、闭环管理”工作机制,全力完成“十四五”空气质量目标。
二、突出治污减排。加快推进清洁取暖、超低排放改造、VOCs污染治理、移动源防治等各项重点任务,全面推进产业、能源、交通三大结构绿色低碳转型。
三、突出污染应对。持续深化秋冬季长时间大范围重污染应对分阶段差异化管控,进一步提升预测预报能力,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监督帮扶,有效减轻重污染天气影响。
四、突出系统谋划。推动出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“2+36”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,启动《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(2026-2030年)》编制工作,研究修订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》,为开启“十五五”大气污染防治新征程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湖北鑫英环保公司作为专业的环保管家,能为各政府机构与事业单位、企业、开发区/园区管委会提供一站式服务。从环境监测、评估、工程设计与施工、环保咨询与培训的一站式服务,满足客户在不同阶段的环保需求,企业无需与多家供应商协商沟通,大大节省时间成本,提高了项目实施效率。